展会现场人气爆棚 与会各方反响热烈
展会现场人头攒动
9月15日,中国—东盟建筑科技展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展会以“智建未来 共享美好——中国—东盟携手构筑人居典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60余家企业参展,现场人气爆棚,与会各方反响热烈,成为推动区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展会现场:多元科技互动 点燃观众热情
现场观众观看智能机器人功能演示
深圳博匠12款建筑机器人亮相,展示了混凝土施工、室内装饰装修、地坪施工和实测测量等4个施工组合的系列产品;汉威电池版燃气报警器破解老旧小区防护难题,守护百万家庭用气安全;跨径600米的“世界第一拱”天峨龙滩特大桥揭示绿色智能建造密码……
展会期间,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智能机器人、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前沿技术悉数亮相。
在多家企业展台前,市民游客争相体验机器人操作、VR施工模拟、智能家居等互动项目,拍照、录像、咨询声此起彼伏。
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市民表示:“没想到建筑科技能这么‘酷’!孩子对机器人砌墙特别感兴趣,这样的展会既开眼界又长知识。”
参展商:中国智造“出海” 东盟市场迎新机
观众观看智能建造成果展示
中国燃气展馆内,“始于燃气 不止于燃气”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展出旧房局改、管道直饮水、分户式五恒系统、燃气智能安防产品等创新技术。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介绍:“在原有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燃气供应服务基础上,我们将服务进一步延伸至居家生活服务领域,通过此次展会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燃气不仅深耕中国市场,更将积极走向东南亚市场,布局全球市场。”
广东稳固建设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出3款分别适应地面、水下、管道等环境的自主研发仿生机器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力。 “参加中国—东盟建筑科技展也是希望抓住东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机遇。”公司董事长邓锦尚表示,公司有能力、有经验、有过硬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面对东盟地区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有信心在新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既有建筑安全与更新、防灾减灾工程等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松柳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东盟国家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公司将依托广西的示范项目经验,积极响应东盟国家在城市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需求,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合作,助力东盟构建更安全、更智能的城市生态。他表示:“我们打造的这个‘感知智能’样板,是一个从广西出发,且可定制、可扩展的综合解决方案,最终目标是成为东盟国家在推进智慧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活动期间,外宾代表与参展商交流互动
观众:发展成果亮眼 “中国方案”好评如潮
“此次观展,我大开眼界,中国各项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已达甚至超越国际水平。”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楚剑表示,在建筑业,无论是智能建造、智能监测还是运营方面,中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些经验值得东盟国家学习借鉴。从学术交流角度,楚剑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携手院校和建筑企业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至东南亚地区。
在桂留学生代表参观科技展
媒体采访马来西亚留学生Atikah Hanisah binti Samsuri
“这次观展让我收获满满,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竹缠绕产品,把竹子的应用拓展到城建、水利等领域,太有创意了!”马来西亚留学生Atikah Hanisah binti Samsuri,在参观中国—东盟建筑科技展时全程兴致高涨。她表示,对展会所有展区都充满兴趣,后续会花更多时间深入了解,“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引入马来西亚,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很多先进的技术我还没见过。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应用太惊人了,做得真棒!”菲律宾商人斯蒂芬·让雅凯在观展后赞叹连连。
广西保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丽丽说,作为专业观众,她重点关注低空经济+住建AI智能检测分析系统,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转变,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管控,为行业监管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路径。她感慨道:“此次参会让我坚信,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是行业未来,各国携手合作,定能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据初步统计,自9月15日至21日,展会共吸引全国专业观众3万人次,线上观众107万人次,签约一批合作项目,涵盖智能建造、绿色能源等领域。
企业合作项目签约现场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哲表示:“此次建筑科技展呈现出企业实力强、技术理念新、展品特色鲜明三大突出特点,为中国与东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东盟国家城市建设提供宝贵借鉴,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紧密合作、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