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标准动态|协会团体标准《混凝土用高性能复合掺合料》(送审稿)专家评审会在南宁顺利召开
最新动态
标准动态|协会团体标准《混凝土用高性能复合掺合料》(送审稿)专家评审会在南宁顺利召开
2025-02-264

收录于话题

#协会动态|

会议召开

2025.2.26 


2025年2月26日,由广西新途茂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主编的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混凝土用硅灰基复合掺合料》(以下简称“标准”)专家评审会在南宁顺利召开。

会议成立了由广西大学教授冯庆革为组长,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肖玉明、中建二局广西分公司教授级高工陈学英、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孔穗虹、广西民族大学副教授朱伟伟为组员的评审专家组。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玉洁主持了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编制单位对于该《标准》的相关编制情况汇报,并对《标准》进行了审阅和讨论,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评审,并建议编制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报协会审批发布。


标准简介



混凝土用高性能复合掺合料


1.标准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

我国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工业、建筑业,也大大增加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混凝土原材料需求量。其中,排放量逐年上升的工业废弃物因占用耕地面积、污染空气、水体等资源,函需得到妥善且及时的处理。针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日益短缺和大量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吴中伟院士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一一GHPC的概念,通过低水胶比、使用高效外加剂,以及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方式,在保障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经济合理的目的。在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低碳混凝土即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掺大量矿物掺合料,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见,在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是实现低碳混凝土生产的有效途径,这将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用复合矿物掺合料的生产和检验。

主要技术内容: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组分与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八个部分组成。

复合矿物掺合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必要时可掺加适量石膏和助磨剂,粉磨至规定细度的粉体材料。参考JGJ/T 486《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3.2对复合矿物掺合料的定义。

3.技术措施

标准编制组在广西范围内广泛收集高性能复合矿物掺合料样品,经过验证试验和编制组会议讨论,确定标准技术指标要求与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高性能复合矿物掺合料的45μm方孔筛筛余率、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氯离子、含水量、安定性、流动度比、活性指数、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技术要求。

4.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高耐久性、绿色低碳混凝土的提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复合矿物掺合料产品已经在我国华南、西南、中南地区多个省份生产并应用于房建、市政、地铁、桥梁、预制构件等工程中。在水泥和混凝土生产中,在保证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掺加高性能复合矿物掺合料可降低水泥熟料的用量和水泥用量,既可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及长期耐久性,又可降低水泥混凝土的生产成本,提高混凝土质量,还能解决大量工业固废的处置问题,促进实现水泥混凝土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步伐。随着本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预计高性能复合矿物掺合料产能将会持续增长,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年处理大量的工业固废数,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